人民日报点名“保健品诈骗” 营养健康不应是投机者的赌场 !

3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包治百病听着就离谱,为啥爸妈总难识破?》的文章,揭露的老年健康消费乱象,直指行业“信任崩塌”与“供需错位”的深层危机。

3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包治百病听着就离谱,为啥爸妈总难识破?》的文章,揭露的老年健康消费乱象,直指行业“信任崩塌”与“供需错位”的深层危机。

庶正康讯市场智库创始人王大宏表示,十几年来,老年人群对健康消费的迫切度与购买力都越来越强,但现实中规范的营养健康企业供给能力捉襟见肘,正好被无良商人以及江湖骗子钻了空子,导致行业声誉受损从业人员蒙羞。

王大宏认为,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出路是通过立法和监管创新,明确营养健康产品的科学定位、行业价值和时代贡献,解决资本不敢入、人才不愿来和企业缺恒心的尴尬局面!

近日,《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印发,其中明确提出加强全链条监管,打击在食品上虚假宣称“功能主治”等违法违规行为。同时,要推进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完善食品(产品)与营养成分的营养声称、保健功能声称标准及规范标识使用。中国营养健康产业正在经历从野蛮生长到高质量发展的阵痛与蜕变,新政出台传递出明确信号:营养健康行业不应是投机者的赌场,从业者唯有以敬畏之心对待科学,以真诚之心服务消费者,方能在时代变局中赢得尊重与未来。

人民日报点名“保健品诈骗” 营养健康不应是投机者的赌场 !

2025年03月19日 《人民日报》第13版原标题:帮助老年人识破虚假保健品骗局——以包治百病制造噱头,用“专利发明”伪装科学,靠嘘寒问暖诱导购买包治百病、快速见效等“神药”噱头,“科研成果”“专利发明”等伪科学外衣,嘘寒问暖、夸大宣传等营销手段……近年来,一些不法商家抓住部分老年人健康焦虑、情感孤独的心理,诱导他们高价购买虚假保健品和药品,严重损害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如今,这些骗局套路更是手法翻新,利用电商平台、视频直播、朋友圈发布等多种形式,让一些老年人防不胜防。

虚假保健品和药品骗局屡禁不止,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如何帮助老年人识别骗局、远离骗局?人民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01

高价“神药” 保健品诈骗不容忽视

“33600元,阿姨,是什么东西你知道吗?”“药。”前不久,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的快递小哥蔡红卫在派送一个价值33600元的“货到付款”包裹时,发现收货人是年过八旬的孙奶奶。小蔡怀疑她可能遇到诈骗了。征得孙奶奶同意后,蔡红卫当面拆开了包裹,发现里面一款名为“脑心舒口服液”的所谓“药品”,既无生产批号,也无使用说明。“阿姨,我怀疑这个药是假的,你就别要了,我给你带回去,对方给你打电话你不要接。”蔡红卫说。起初,孙奶奶认为小蔡才是骗子。“这些药连说明书都没有,看病吃药得去正规医院。”蔡红卫苦口婆心地劝道,“刚才我电话询问对方,他们还要加我微信,说这一单成了就给我几千块钱呢,这不是诈骗是什么?”听罢,孙奶奶这才肯配合。蔡红卫随即报了警,辖区翠苑派出所民警迅速赶来,确认这是一起典型的保健品诈骗案。“我妈心脏不好,以前也购买过几次‘保健品’,但金额都没这次大。”孙奶奶的女儿匆匆赶到现场,对此她也很无奈。最终包裹被退回,孙奶奶删除了商家微信,表示再也不会购买这类“保健品”。拿着这款“保健品”的外包装图片,记者联系到浙江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兼秘书长陈新宇,对方提示,这款产品对心血管疾病并无直接治疗作用,何况既无生产批号、成分也不清楚。“其宣传的‘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缺乏大规模的临床验证,口服液中含蜂蜜和蜂王浆,糖分很高,糖尿病或者高血糖患者禁用,年轻人也要慎用,使用不当可能会有头晕、皮疹等副作用。”陈新宇说。

陈新宇总结,这些虚假保健品分为无效型和非法添加型两种。其中无效型主要成分是淀粉,无实际功效,只能为老年人带来“吃了就会变健康”的心理安慰,长期服用还有可能因摄入过多糖分而影响正常饮食结构。非法添加型主要是非法添加了诸如降压药、止痛药、激素等,短期内可能会有“见效”的假象,但长期服用会对肝、肾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导致病情延误,增加疾病风险。

02

屡屡有人上当 问题究竟出在哪

孙奶奶明明上当多回,为何仍“执迷不悟”?“民众防诈意识虽然在提高,但诈骗手段也在不断翻新,对老年人而言防不胜防。”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区分局翠苑派出所民警孟羿帆说。这几年,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和药品诈骗呈现新形式。“以前看电视广告打热线电话下单,现在用手机看直播、刷朋友圈,动动手指头就能下单,网络购物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了骗子可乘之机。”孟羿帆说。孙奶奶这次上当,就是看到了对方朋友圈的内容。“虚假保健品和药品常常披上‘科学外衣’,大肆渲染‘功效’,制造营销骗局,对老年人非常有吸引力。”陈新宇分析,虚假保健品和药品经常伪造权威认证,利用老年人对机构和专家的信任,让老年人放松警惕。除了骗术升级,老年人轻信虚假保健品和药品,还与自身情况分不开。“不少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对于慢性疾病都十分焦虑。”结合自己的从医经历,陈新宇表示,在漫长的治疗过程中,老年人逐渐产生无力感,急切渴望找到一种能改善病情的“速效方案”,虚假保健品和药品就是抓住了这一心理诉求,打着“根治”“快速见效”的旗号,迎合了老年人的期盼。同时,老年人对于药品信息存在认知盲区,不了解药品正规标识。拿出一种虚假保健品,陈新宇介绍道,“你看,外包装上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还有‘院士科研成果’‘发明专利’等字眼,东拼西凑了一堆‘科学名词’,让老年人眼花缭乱。”孟羿帆补充,“亲情营销”正在攻破一些老年人的防线。虚假保健品和药品销售者敏锐捕捉老年人子女陪伴不足、社交圈子狭窄的现状,抓住他们内心渴望情感关怀的心理,大打“亲情营销”牌,获取老人信任。“子女也要从自身找原因,多多陪伴关注。”他说。

对此,陈新宇深有感触。“对老年人的慢性病治疗,不管是医生还是家庭,一定要有足够耐心,提供足够关怀,否则就会让骗子钻了老年人情感缺失的空子。”看病之余,她一定会对老年患者的家庭支持情况和心理进行调研了解,“要重视医学人文,有时老年人来看病,更多的是心理诉求。”

03

提高防范意识 劝导老年人远离骗局

如何帮助老年人远离保健品和药品骗局?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探索。孟羿帆介绍,杭州公安部门为此专门创作了“三不原则”防骗口诀——不轻信免费福利、不迷信专家名头、不着急掏钱付款。“我们制作成宣传册在辖区内分发,碰到老年人,民警还会多嘱咐几句。”在他看来,纯靠反诈宣传远远不够,更关键的是掌握辨识虚假保健品和药品的技能。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浙江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对方提醒,可把握“三看”原则。一看“国药准字”与追溯码。“国药准字”是正规药品的身份标识,如同药品“身份证”,其格式为“国药准字H(Z、S)+四位年号+四位顺序号”,其中H代表化学药,Z代表中药,S代表生物制品,保健品则需有“蓝帽子”标志以及“国食健注G+四位年号+四位顺序号”。以上均可通过国家药监局网站、“中国药品监管”APP、支付宝、微信“扫一扫”功能等查验产品真伪,而假药常使用废止批准文号或假批准文号。二看药品外包装和药品外观。合格药品包装外观颜色纯正、印刷精美、字迹清晰,合格药品片剂颜色均匀、表面光滑,片上所压字体深浅一致、清晰,无花斑、裂片、潮解等问题;而假药包装质地较差,外观颜色不纯正,字体和图案印刷粗糙;假药片剂多颜色不均匀,有花斑,糖衣存在褪色露底、开裂等现象;假药剂会出现沉淀、结晶、变色,或有絮状物等;颗粒剂黏结成块,不易溶解;膏剂失水、发霉或有败油气味。三看生产批号和有效期。合格药品的包装上有激光打印的产品批号、生产日期和有效期,三者缺一不可;而假药常有缺项或使用油印粘贴的批号和日期。“心理健康也很重要,老年人应正视衰老的事实,有些所谓的‘病’其实是自然衰老的表现,不必过度焦虑。”陈新宇说,要鼓励老年人多参与社区或正规医院组织的公益科普讲座、义诊,家人也应协助老年人整理病历、检查单和药品,“不要忽略沟通的作用,这可以帮助老年人缓解焦虑,减少对虚假保健品的依赖。”此外,老年人不要忽视保健品和药品同时服用的潜在风险。“两者会有成分冲突与疗效干扰。比如颇受老年人欢迎的鱼油,有降低血小板活性、减少血栓形成的保健功效,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般会服用阿司匹林或者华法林等抗凝药物,两者同时服用就有可能放大出血风险。”陈新宇补充道。那到底可不可以吃、需不需要分开吃?陈新宇建议:“此时就要到老年医学科或药师门诊进行多重用药管理,对照正在吃的保健品和药品的外包装,由医师或药师帮忙优化治疗方案。”

本文内容来自人民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纪实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0)
FullFull
上一篇 4天前
下一篇 4天前

相关推荐

  • 4个首次被“提出” 儿童化妆品将迎最严监管时代?

    号角网讯 继今年1月1日起,我国首个专门针对儿童化妆品的监管法规文件《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正式落地实施后,近日再拟出台首部《儿童化妆品技术指导原则》,儿童化妆品监管再次收紧。 4月11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儿童化妆品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原则》)意见的通知。 《指导原则》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妆品监督…

    2022年4月12日
    00
  • 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打击传销、反不正当竞争以及公平竞争审查宣传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9月3日,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价格监管科围绕打击传销、反不正当竞争以及公平竞争审查等内容在临江街道南桥社区开展宣传活动。

    2024年9月12日
    00
  • 《 人民日报 》:加强特殊食品安全监管

    “给老人的保健食品、给孩子的配方乳粉,这些食品的安全性是我最关心的。”北京消费者冯雅说。

    2024年7月26日
    00
  • 浙江省共立案查处违规直销案件9起,2022年将严查直销违法行为!

    号角网讯 “加强直销监管、规范直销发展,对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作用。”这是浙江在直销监管工作中的深刻体会。 据介绍,浙江现有在浙注册直销企业5家,在浙设立省级分公司的直销企业22家,营业额在全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近年来,浙江省市场监管部门通过严厉查处直销违法行为、完善机制加强监管、数智赋能优化执法等举措,促进直销市场健康有…

    2022年3月9日
    00
  • 定了,化妆品管理新规缓冲期延长8个月

    4月27日,国家药监局连发两份文件,一是放宽老产品资料、功效摘要提交的期限,最多延长至今年底;二是为质量安全负责人松绑,具有药品、医疗器械、特殊食品生产或者质量管理经验,或可担任化妆品质量安全负责人。 两大利好政策同日发布,行业人士拍手称赞,纷纷表示“终于可以松口气了”“质量安全负责人招聘难有解了”…… 资料补录多了8个月 国家药监局在“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2022年5月5日
    00

联系我们

  1341959034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9137817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