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如何应对合规准入、低端竞争挑战?

营养保健食品似乎正在成为健康消费领域炙手可热的“明星”赛道。

营养保健食品似乎正在成为健康消费领域炙手可热的“明星”赛道。

第一财经了解到,在6月18日至21日于沪上举办的2024HNC健康营养展上,2000余家展商中国际品牌的占比已提升至4成,除膳食补充剂、食疗滋补、母婴营养、抗衰美容等产品持续“走红”之外,药食同源、妆食同源等新用语也不断涌现。

而各电商平台在618期间的消费数据也显示了滋补、保健产品的强劲势头:改善睡眠、保健饮品在京东健康的成交额同比增长分别为335%和115%,滋补品成交额同比增长286%;而在抖音,滋补品商品总交易额(GMV)同比增长55%,支付GMV破百万元的爆品达196个。

数据显示出行业在迅猛增长,不过,这背后存在哪些隐患?跻身营养保健食品领域的企业有何对策?

合规准入是关键

根据中国医保保健品进口商会的数据,2008年至2023年,我国膳食营养补充剂进出口金额均逐年提高,进出口总额从2008年的7.16亿美元增加到了2023年的107.59亿美元。另根据中国医保保健品进口商会发布的《2023年膳食营养补充剂行业发展报告》称,我国保健食品产业市场规模约为4000亿元,加上功能食品及相关类别产品,营养健康产值约8000亿元。

保健食品如何应对合规准入、低端竞争挑战?

(图片来源:中国营养健康食品行业蓝皮书)

“现阶段,药品、化妆品和食品领域企业都在重点布局营养保健品这一板块,这是行业关注的重点。但业界仍需要考虑产品上市过程中的合规、合法,以及应具备的特定健康益处。”中食安信CEO费洪涛告诉记者。

从我国监管角度看,营养保健食品需遵循2个现有法规体系,一是法律体系即《食品安全法》,二是标准体系,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同样一种原料,可以拿来做成药品,也能做成保健食品或普通食品,它不取决于产品是什么,而取决于要怎么做;做成药品可以体现治疗效果,做成保健食品可以宣称功能,做成普通食品就只能打‘擦边球’,不能去宣传任何功能。”费洪涛补充。

目前,我国标准、要求最高的保健食品(俗称“蓝帽子”),其官方定义为“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且需通过注册、备案2种方式获得标识;业界也有对健康食品定义的共识,即博鳌健康食品科学大会暨博览会(FHE)主办方称,健康食品,是指国外或国内经科学证实具有特定健康益处,并已经上市的食品。

费洪涛为此补充,现阶段,在我国保健食品领域,需要注册的功能目录共有24项,包括: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有助于抗氧化、辅助改善记忆、缓解视觉疲劳、有助于改善骨密度、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等,其中绝大部分需进行人体实验、动物实验,有2项需经违禁成分检测;而需要备案的原料则包括:辅酶Q10、螺旋藻、鱼油、褪黑素、人参、灵芝等。

针对各类眼花缭乱的名称,费洪涛还解释,业界当下提到较多的“膳食补充剂”其实是欧美国家保健食品的提法,营养保健食品也是国内这一领域较为笼统的提法,但这一领域不能算是法规层面的一个分类,只是行业的俗称;营养保健食品的行业发展更多来源于消费者健康需求的逐步增加。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除保健食品产品外,相当一部分国际保健产品直接通过跨境平台就能在国内当作‘食品’进行销售,无须注册和备案,产品功能和成分也不受国内法规限制。这虽节省了时间和资金,但这些产品是否适合国人确实需要进行系统评估,并完善国际标准的协同与统一。

制度、法规如何与时俱进?科玛美保CEO姜俊瑛在2024HNC健康营养展举办期间告诉记者,一方面,随着新功能的陆续开发,已有原料会涉及一些功能的延伸,如血糖相关功效的原料新增减肥功效等,建议中国审评审批部门可以拓宽原料在使用、剂量上的范畴,以及考虑将海外实验数据作为准入依据。

本土品牌美宝集团国际信息中心主任王芳表示,营养保健食品领域需要好的产品竞争环境,而这就需要从源头上对企业的研发标准、生产质量和相关资质上把关,提升行业标准,这可以进一步减轻审评审批环节之前的压力。

王芳告诉记者,当前营养保健食品国际化趋势明显,进出口贸易也成为常态。在审评审批标准逐步优化的过程中,国内品牌出口、国际品牌进口都会需要一系列国际通用标准,这些标准或覆盖原料、辅料、添加剂等,也涉及产品功能性评价,成分有效性、安全性分析等,甚至是一些进出口产品的追溯制度等,都需要逐步建立。

避免低端竞争

一份由中国国际健康营养博览会编撰的《2023健康营养行业品牌渠道发展洞察》表示,原料创新正在成为营养保健食品领域的新风向。比如,在膳食补充剂中,铜和锌等矿物质、维生素D2和K2等增长明显;继益生元、益生菌走红后,后生元补充剂被广泛关注;消费者对心理健康、美容的需求促进了L-茶氨酸、胶原蛋白的应用增长;此外,一些诸如草药、藻类和海草、健康菇类的小众功能性植物原料发展增长迅速。

国内营养保健食品行业发展态势如何?浙江大学食物与健康中心副主任陈士国表示,当前,我国营养保健食品市场正在迎来新发展机遇,行业几大特点包括:产品创新与品质提升、消费人群细分与个性化需求、可持续绿色生产、销售向数字化转型、产品国际化趋势突出。

详细来说,一方面,营养保健食品行业的创新程度与研发投入将日益增强,产品研发和质量控制也将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随着企业开始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需求的消费群体进行产品细分,基于大量科学研究,营养解决方案的提供将更精准。另外,电商平台作为重要渠道,将利用AI技术进行用户行为分析,提升营销精准率。

“药食同源也是一大受到关注的重点领域。”陈士国说,我国目前有100余种食药同源物种,其中,适合开发成大宗食品的食药同源物种更具有发展空间,此外,在细分功能领域更具有明确功效的食药同源物质也有很大前景。

正在跻身进入营养保健食品领域的企业应如何应对上述变化?

陈士国建议,首先,仍应注重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包括利用科学研究成果来开发具有明确健康效益的产品,这是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企业可以提前布局或跟踪最新科技成果,不断改进产品配方和生产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突出差异化优势。其次,一些食品、饮料企业可以与科研机构等共享研发资源,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同时可创建有吸引力的子品牌,用情感和功能性的双重诉求去吸引消费者。

此外,还需不断学习、更新该领域的法规与质控方法,理解内涵与关键要素,并设立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系统,确保每一批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企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费洪涛也表示,对营养保健食品企业而言,健康有效、合法合规是企业应持续关注的重点。一方面,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是在于避免在后续的价格端形成低端竞争,另一方面,企业还应加强原料、产品等基础研究,以科学证据支撑产品研发,确保产品的健康功效,避免所谓的“概念性”添加。此外,市场还需对产品健康声称进行严格管理,注意广告宣传的合规性,规避产品声称红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纪实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0)
FullFull
上一篇 2024年7月1日 下午12:00
下一篇 2024年7月1日 下午12:20

相关推荐

  • 33家直销企业参加2021广州直企座谈会 监管部门提了三点意见

      3月16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2021年度广州直销企业座谈会。市局杨延晖副局长、市局价监处、各区局直销监管业务负责人和广州地区33家直销企业代表共60余人参加座谈会。   会议通报了2020年我市直销监管工作情况,布置了2021年直销监管工作重点任务。会上,与会直销企业代表、区局业务负责人还就企业发展和直销监管进行了交流发言。与会代表认为,疫情防控期间…

    2021年3月24日
    00
  • 在直播间买到假货,如何维权?

    纪实网讯 今年7月,天津一位喜欢古玩的收藏爱好者程明(化名)在某网络直播间购买了几十枚古钱币,花费近5000元。收到货后,程明将这些古钱币先后送到两家古币评级公司进行鉴定,结果均为赝品。 《法治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类似的情况在许多直播间都曾出现过,让消费者防不胜防。近日,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直播售假”,找到410条相关的投诉信息,投诉平台几乎囊…

    2021年11月19日
    00
  • 青岛五部门联合打击虚假宣传、违法广告,药品、保健品、房地产、金融等行业是重点

    纪实网讯 日前,青岛市市场监管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青岛市民生领域虚假宣传和违法广告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从今年6月份开始到12月,组织开展为期6个月的民生领域虚假宣传、违法广告专项执法行动。 本次整治行动主要针对政务服务热线和舆论监督反映较为集中虚假宣传和违法广告问题,聚焦群众关注的热点、…

    2021年7月16日
    00
  • 新型监管机制!市场监管总局: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必要干扰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健全完善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的新型监管机制,进一步规范涉企监督检查内容、方式和流程,持续提升协同监管能力,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4年7月23日
    00
  • 市场监管总局等27个部门联合开展2024年 全国“质量月”活动

    2024年9月,市场监管总局、中央宣传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7个部门以“加强质量支撑 共建质量强国”为主题,联合开展2024年全国“质量月”活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部署,深入推动全民质量行动。

    2024年9月5日
    00

联系我们

  1341959034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9137817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