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发布消费维权舆情热点:直播电商“低俗”“虚假比价”等问题占比第一

1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

1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

中消协发布消费维权舆情热点:直播电商“低俗”“虚假比价”等问题占比第一

梳理发现,消费者不满直播电商“低俗”“虚假比价”等问题,“摇一摇”跳转广告泛滥令消费者不堪其扰,变种“生鲜灯”存在“屡禁不绝”隐忧,短视频平台微短剧诱导付费,大学生“整顿”不合理餐具收费,网红零食“学历造假”导致消费者“踩雷”等有关案例涉及的消费维权问题较为突出。

01  消费者不满直播电商“低俗”“虚假比价”等问题

社会影响力:90.1

2023年四季度,消费者在电商直播间的不良体验引发舆论关注。

有消费者称,有电商主播在带货美妆商品时内容低俗,引人反感,乃至有消费者向品牌方提出质疑称“品牌形象不要了吗”。

一些电商主播存在“虚假比价”争议行为,被质疑有误导消费之嫌。

有消费者反映,一主播在销售一款洗发水时,出示的电商平台同款商品价格截图不完整,没有包含优惠信息;其在销售一款首饰时,用作对比的其余店铺的销售页面价格截图,实际上高于平台内官方旗舰店的价格。

舆论认为:

直播间内主播等工作人员的不当行为,反映出其对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漠视态度。对此,直播电商平台应尽到自我净化的责任,充分利用先进技术筛查、屏蔽涉嫌欺诈、低俗的直播内容。监管部门应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及时对违法违规主体加以惩治。要通过净化电商直播生态,让消费者在诚信环境中理性消费,不被各种套路“收割”。

02  “摇一摇”跳转广告泛滥令消费者不堪其扰

社会影响力:79.1

2023年“双11”期间,“摇一摇”跳转广告泛滥之势引发诸多网民热议。

不少网民在社交平台吐槽“互联网的尽头是摇一摇跳转到购物平台”“条条大路通电商”。

江苏省消保委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有九成投票者厌恶“摇一摇”跳转广告,认为此功能侵犯了自己的权益。

2023年2月,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明确要求规范此类“摇一摇”服务,但时至2023年底,平台类企业对于相关规定落实不彻底的现象依然存在。

舆论认为:

企业采取多种手段“引流”,需建立在对消费者权益的尊重之上,充分吸纳消费者的反馈意见,采取诸如调整“摇一摇”广告的触发参数等措施改善服务体验,而不是任意妄为甚至采取侵权手段,引来消费者厌恶。手机厂商也要采取相关措施,保障用户可以针对特定APP关闭相应的权限,回应消费者期盼。

03  变种“生鲜灯”存在“屡禁不绝”隐忧

社会影响力:78.0

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明确禁用“生鲜灯”,引发舆论关注。

但一些商户采取给白炽灯“穿衣戴帽”等“伎俩”妄图“打擦边球”,给生鲜农产品“美颜”。

舆论呼吁:

让“生鲜灯”绝迹,各方还应持续发力。农贸市场等应承担起主要的管理责任,督促商户合法合规经营。监管部门不仅要严惩违规使用“生鲜灯”欺骗消费者的商户,还要适时妥善回应社会各方关于如何界定合规灯具、明确变相擦边情形的舆论关切,以确保“禁令”落地见效,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04  短视频平台微短剧诱导付费

社会影响力:75.2

2023年12月,“爸妈上瘾微短剧”相关话题引发舆论热议。

社交平台上网民晒出的账单显示,父母的微短剧订单少则数千元,多的甚至达到数万元,其中不少订单均为自动扣款。

中老年人对使用手机不熟练,在受到“解锁一集只需0.9元”等广告宣传诱导后,很难注意到“默认下一集自动解锁”等选项,导致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全部微短剧剧集。待子女们发现后,却面临着申诉手续繁琐、能追回的金额聊胜于无的尴尬境地。

微短剧这一新兴网络文化消费领域存在的乱象受到各方重视,2023年11月,广电总局宣布启动为期一个月的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

舆论呼吁:

微短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相关部门需制定更加详细的规范以净化行业生态,影视从业者、平台方也应以责任意识推动微短剧行业高质量发展。

05  大学生“整顿”不合理餐具收费

社会影响力:74.3

2023年10月,先后发生在山东、河北两地的大学生“饭后带走付费餐具”事件引发网民热议,被称为是大学生“整顿”不合理餐具收费。

消费者反感餐具费的缘由是商家并未事先告知,等到结账时才发现多出来一笔费用,但因“不想计较”“不想影响心情”,即使觉得不合理,也默默接受。大学生此番“整顿”,也让收取餐具费的合理性成为了舆论焦点。

针对“隐形”、变相收取餐具费等乱象,河北、山东等地出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均规定,商家应主动提供符合规定的消毒餐具、明确告知消费者收费标准,禁止变相收取不符合规定的费用。

由于各地法规条例规定不一、纠治不同步、没有形成合力,导致一些餐饮乱收费项目在集中整治时有所收敛,但风头一过又再度出现。并且,当下对于餐具费缺乏统一明确的说法,也让商家和消费者之间难以达成共识,容易引发消费纠纷。

舆论认为:

个别大学生在应对不合理餐具收费上的做法看似“小题大做”,但其反映出的是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升,勇于向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说“不”。这也给餐饮商户一个警醒,即在服务细节上更应体现对消费者权益的重视,而不是为一点蝇头小利“遮遮掩掩”,在账单上“背刺”消费者。

06  网红零食“学历造假”导致消费者“踩雷”

社会影响力:72.6

12月下旬,上海市消保委发现,打着“农科院”旗号的零食有不少竟是假货。

上海市消保委对一款标有“东北农业大学”字样的网红零食展开调查,东北农业大学后续回应称,学校不开展对外生产经营工作,学校与商品包装上所标的委托制造商和受委托制造商没有开展过任何合作。

有观点认为,零食“学历造假”不仅违背了市场经营的原则,损害了相关科研院校的公信力,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也在无形中消减了消费者对那些真正由科研院所研发产品的信赖和认可。

舆论呼吁:

消费者在买到假冒科研院校出品的商品时,要保存好相关证据,以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电商平台要肩负起“把关人”的责任,对冒用科研院校名义宣传的违规商家及时采取惩罚措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纪实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0)
FullFull
上一篇 2024年1月16日 下午4:11
下一篇 2024年1月16日 下午4:17

相关推荐

  • 苏州特大制售假冒“康宝莱”案宣判

    用减肥产品觉得效果明显,竟然动起了假冒生产的歪脑筋。2017年,苏州吴中警方端掉一个生产、销售假冒网红保健品的团伙,查获假冒“康宝莱”成品、半成品、原料近2吨。 近日,吴中法院对该案进行宣判,丁强(化名)在内的8名犯罪嫌疑人受到法律的严惩,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代价。 自己调配“网红”减肥品 2015年,丁强因为减肥接触了“康宝莱”品牌的产品,他发现不少减肥者都…

    2019年4月8日
    00
  • 可“抑制癌症”?银川一老人花二十多万买保健品 家人担忧却劝说无效……

    近日,有一位市民向直播银川栏目反映,她的家人多年来一直在一家叫做穆拉德眼保健贴的店内购买保健品,并对这些保健品的功效深信不疑。家人对此十分担心,多次劝说老人也没有效果,那么具体情况是怎样呢? 人热衷买保健食品 家人担心劝说无效 市民小丽(化名)告诉记者,大概在五六年前,她的母亲就开始从兴庆区济慈巷一家叫做穆拉德眼保健贴的门店内,购买该店售卖的几款保健食品,这…

    2021年6月2日
    00
  • “金融茶”泛茶突然爆雷 未兑付规模或超百亿

    多份社交媒体流传的泛茶控股文件显示,7月22日,该公司公告因为银行账户被冻结,建议将订单交付时间延后10天至8月2日。

    2024年8月13日
    00
  • 以卖红酒为幌子疯狂搞传销!套路5万人,涉及金额7个亿

    日前,河北邯郸曝光一起特大传销案 该传销团伙会员竟覆盖 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 总数超5万人 累计报单金额逾7亿元 据了解,该传销团伙以 认购红酒方式发展会员 方式忽悠人 日前,河北省邯郸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永年区市场监管局、永年区人民法院以“百日行动”为契机,成功办结此案,没收非法财物近4600万元,罚款200万元。 认购三楂红酒能赚钱 2017年4月17日,邯…

    2019年4月19日
    00
  • 钱宝网张小雷被正式逮捕,曾为情妇购置多套房产!

    2月2日消息,在钱宝网实际控制人张小雷投案自首一个多月后,日前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钱宝网实际控制人张小雷等12人已被依法执行逮捕。 钱宝网张小雷 ? ? 经公安机关侦查,2012年以来,张小雷等人创办钱宝网,在银行设立资金池账户,通过钱宝网发布虚假广告任务,利用多家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完成广告任务获取40%至60%左右的高额收益为诱饵,采用“借新还…

    2018年2月5日
    00

联系我们

  1341959034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9137817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