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发布消费维权舆情热点:直播电商“低俗”“虚假比价”等问题占比第一

1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

1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

中消协发布消费维权舆情热点:直播电商“低俗”“虚假比价”等问题占比第一

梳理发现,消费者不满直播电商“低俗”“虚假比价”等问题,“摇一摇”跳转广告泛滥令消费者不堪其扰,变种“生鲜灯”存在“屡禁不绝”隐忧,短视频平台微短剧诱导付费,大学生“整顿”不合理餐具收费,网红零食“学历造假”导致消费者“踩雷”等有关案例涉及的消费维权问题较为突出。

01  消费者不满直播电商“低俗”“虚假比价”等问题

社会影响力:90.1

2023年四季度,消费者在电商直播间的不良体验引发舆论关注。

有消费者称,有电商主播在带货美妆商品时内容低俗,引人反感,乃至有消费者向品牌方提出质疑称“品牌形象不要了吗”。

一些电商主播存在“虚假比价”争议行为,被质疑有误导消费之嫌。

有消费者反映,一主播在销售一款洗发水时,出示的电商平台同款商品价格截图不完整,没有包含优惠信息;其在销售一款首饰时,用作对比的其余店铺的销售页面价格截图,实际上高于平台内官方旗舰店的价格。

舆论认为:

直播间内主播等工作人员的不当行为,反映出其对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漠视态度。对此,直播电商平台应尽到自我净化的责任,充分利用先进技术筛查、屏蔽涉嫌欺诈、低俗的直播内容。监管部门应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及时对违法违规主体加以惩治。要通过净化电商直播生态,让消费者在诚信环境中理性消费,不被各种套路“收割”。

02  “摇一摇”跳转广告泛滥令消费者不堪其扰

社会影响力:79.1

2023年“双11”期间,“摇一摇”跳转广告泛滥之势引发诸多网民热议。

不少网民在社交平台吐槽“互联网的尽头是摇一摇跳转到购物平台”“条条大路通电商”。

江苏省消保委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有九成投票者厌恶“摇一摇”跳转广告,认为此功能侵犯了自己的权益。

2023年2月,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明确要求规范此类“摇一摇”服务,但时至2023年底,平台类企业对于相关规定落实不彻底的现象依然存在。

舆论认为:

企业采取多种手段“引流”,需建立在对消费者权益的尊重之上,充分吸纳消费者的反馈意见,采取诸如调整“摇一摇”广告的触发参数等措施改善服务体验,而不是任意妄为甚至采取侵权手段,引来消费者厌恶。手机厂商也要采取相关措施,保障用户可以针对特定APP关闭相应的权限,回应消费者期盼。

03  变种“生鲜灯”存在“屡禁不绝”隐忧

社会影响力:78.0

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明确禁用“生鲜灯”,引发舆论关注。

但一些商户采取给白炽灯“穿衣戴帽”等“伎俩”妄图“打擦边球”,给生鲜农产品“美颜”。

舆论呼吁:

让“生鲜灯”绝迹,各方还应持续发力。农贸市场等应承担起主要的管理责任,督促商户合法合规经营。监管部门不仅要严惩违规使用“生鲜灯”欺骗消费者的商户,还要适时妥善回应社会各方关于如何界定合规灯具、明确变相擦边情形的舆论关切,以确保“禁令”落地见效,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

04  短视频平台微短剧诱导付费

社会影响力:75.2

2023年12月,“爸妈上瘾微短剧”相关话题引发舆论热议。

社交平台上网民晒出的账单显示,父母的微短剧订单少则数千元,多的甚至达到数万元,其中不少订单均为自动扣款。

中老年人对使用手机不熟练,在受到“解锁一集只需0.9元”等广告宣传诱导后,很难注意到“默认下一集自动解锁”等选项,导致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全部微短剧剧集。待子女们发现后,却面临着申诉手续繁琐、能追回的金额聊胜于无的尴尬境地。

微短剧这一新兴网络文化消费领域存在的乱象受到各方重视,2023年11月,广电总局宣布启动为期一个月的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

舆论呼吁:

微短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相关部门需制定更加详细的规范以净化行业生态,影视从业者、平台方也应以责任意识推动微短剧行业高质量发展。

05  大学生“整顿”不合理餐具收费

社会影响力:74.3

2023年10月,先后发生在山东、河北两地的大学生“饭后带走付费餐具”事件引发网民热议,被称为是大学生“整顿”不合理餐具收费。

消费者反感餐具费的缘由是商家并未事先告知,等到结账时才发现多出来一笔费用,但因“不想计较”“不想影响心情”,即使觉得不合理,也默默接受。大学生此番“整顿”,也让收取餐具费的合理性成为了舆论焦点。

针对“隐形”、变相收取餐具费等乱象,河北、山东等地出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均规定,商家应主动提供符合规定的消毒餐具、明确告知消费者收费标准,禁止变相收取不符合规定的费用。

由于各地法规条例规定不一、纠治不同步、没有形成合力,导致一些餐饮乱收费项目在集中整治时有所收敛,但风头一过又再度出现。并且,当下对于餐具费缺乏统一明确的说法,也让商家和消费者之间难以达成共识,容易引发消费纠纷。

舆论认为:

个别大学生在应对不合理餐具收费上的做法看似“小题大做”,但其反映出的是消费者维权意识的提升,勇于向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说“不”。这也给餐饮商户一个警醒,即在服务细节上更应体现对消费者权益的重视,而不是为一点蝇头小利“遮遮掩掩”,在账单上“背刺”消费者。

06  网红零食“学历造假”导致消费者“踩雷”

社会影响力:72.6

12月下旬,上海市消保委发现,打着“农科院”旗号的零食有不少竟是假货。

上海市消保委对一款标有“东北农业大学”字样的网红零食展开调查,东北农业大学后续回应称,学校不开展对外生产经营工作,学校与商品包装上所标的委托制造商和受委托制造商没有开展过任何合作。

有观点认为,零食“学历造假”不仅违背了市场经营的原则,损害了相关科研院校的公信力,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也在无形中消减了消费者对那些真正由科研院所研发产品的信赖和认可。

舆论呼吁:

消费者在买到假冒科研院校出品的商品时,要保存好相关证据,以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电商平台要肩负起“把关人”的责任,对冒用科研院校名义宣传的违规商家及时采取惩罚措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纪实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0)
FullFull
上一篇 2024年1月16日 下午4:11
下一篇 2024年1月16日 下午4:17

相关推荐

  • 康宝莱顾礼诗说错话下台 曾主导加大对华投资

    美国当地时间2019年1月8日,总部位于洛杉矶的康宝莱营养品有限公司(Herbalifeutritiontd.)宣布,在现任CEO顾礼诗(Richardoudis)辞职后,该公司执行主席迈克尔·约翰逊(Michael.ohnson)将重新担任CEO的角色,他曾于2003年至2017年期间担任康宝莱营养品有限公司的CEO。这一任命立即生效。 Michael.o…

    2019年1月15日
    00
  • 云集被质疑泄露个人信息 千名消费者惨遭电话诈骗

    云集APP下个单,还没回家收货骗子的电话就到了。多名消费者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反映,在云集平台上购物之后,接到了诈骗电话,导致上当受骗。 ▲云集APP截图 北京市消费者时小姐在云集APP上购买了日本pitta mask口罩,结果当天晚上就遭受了诈骗,被骗子分19笔划走了14000元。山东青岛消费者谢小姐在云集APP下单购买了女性日常用品,骗子能报出她的单号…

    2019年4月8日
    00
  • 200天4倍收益?鼓动会员投资并发展下线,鸿禧链“躺赚”真相曝光

    系统配送4倍投资额,拉会员返利,200天4倍收益……11月初,一个名为“鸿禧链”的宣传海报出现在不少币圈玩家的微信朋友圈里。 推广群里,“财富导师”大力宣传这个来自“新加坡的国际大盘”,将用“稳定量化交易”让投资者躺赚。 “财富自由的机会”被资深玩家李月一眼识破,“就是资金盘。”2015年就涉足此类游戏的她,参与并目睹了这些传销资金盘跟着潮流翻出的花样,从保…

    2019年4月1日
    00
  • “工业大麻”存诸多不确定因素 康恩贝发布风险提示

    在宣布旗下3家公司共获得2.4万亩工业大麻种植面积批复、并再投9000万元加码“工业大麻”之后,4月9日,康恩贝发布风险提示,称公司工业大麻加工业务在法规政策、监管要求、自身实施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 今年以来,工业大麻概念股热炒引起相关部门关注,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于3月27日下发了《关于加强工业大麻管控工作的通知》,给热炒的“工业大麻”概念泼了一盆“冷水”…

    2019年4月11日
    00
  • 当心!一些“医美分期”“医美贷”产品背后猫腻多

    想要整形手里又拿不出那么多钱,这是很多求美者会遇到的难题。为此,部分金融机构和第三方医美机构合作推出“医美分期”“医美贷”等产品。但《工人日报》记者近日采访发现,一些类似贷款产品存在诱导消费者过度借贷、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息费不透明且定价过高等问题。 资料显示,过去10年,我国医美相关企业的注册量总体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目前我国共有4.1万家医美相关企业。但迅猛…

    2021年6月22日
    00

联系我们

  1341959034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9137817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