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之路。
中医药借此契机更进一步深入到千家万户,迎来黄金发展期。10年来,在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共同推动下,我国中医药产业取得了亮眼的成绩,根据全国医药工业统计数据,中药工业主营收入由2012年的515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近7000亿元。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中医药对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因此走向了世界更多的国家。近期,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行业的未来更加可期。
助力全球疫情防控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医药全面、深度参与疫情防控救治,在疫情初期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坚持临床科研一体化,为临床诊疗方案制定优化提供有力支撑,组织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方药,成功研发我国首个完全具有知识产权的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新药。
同时,我国公开发布了多语种版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向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介绍中医药诊疗方案,向部分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中医药产品,选派中医专家赴相关国家和地区帮助指导抗疫。
中医药抗疫疗效在疫情防控中获得广泛的证据支持,为进一步精准抗击疫情提供有力武器。今年3月31日,我国促成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专家评估会报告》,报告明确肯定了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鼓励成员国考虑中国形成并应用的中西医结合模式。
在世界卫生组织、金砖国家、上合组织支持下,我国还先后举办系列高规格国际会议,发布《支持中医药参与全球疫情防控倡议》等。
世界影响力逐步提升
近年来,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产业走向世界更多国家,全球影响力逐步提升。
我国陆续推动藏医药浴法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助推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中医药技术委员会(ISO/TC249);陆续制定颁布89项中医药国际标准。
此外,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及海峡两岸中医药交流,共同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目前,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我国与40余个外国政府、地区主管机构和国际组织签订了专门的中医药合作协议,布局建设32个中医药海外中心、75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31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工作,中医药内容纳入16个自由贸易协定。
传承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医药。
事实上,自2012年以来,我国就在全面推进中医药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医药行业获得国家科技奖励50余项。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工程顺利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摸清了中药资源“家底”。
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部等部门持续加大中药的科技投入,加强道地药材、中药炮制、质量保障、新药研发等方面的研究;积极改革完善符合中医药规律的中药审评审批制度,建立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三结合”的审评证据体系,进一步激发了中药科技创新的活力。
战略地位再次被重视
2019年10月,国务院出台《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目标方向和具体举措。2020年9月,《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进行重大更新。2021年迎来了中医药政策落地爆发期,其中最为关键的医保目录调整对中成药释放缓和信号,关于中药注射剂品种的政策也有所改变。
此外,国家先后出台《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等若干文件,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制定实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中医药顶层设计日臻完善。
近期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卫生健康事业和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在国家顶层设计的重视下,中医药迎来最好的时代,未来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更值得期待。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中医药在疫情中发挥的重要力量,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中医药行业的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纪实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