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国际粮价上涨输入性风险

纪实网讯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起伏反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正在传导,世界粮食市场会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今年全球粮价涨幅达40%以上,中国粮食安全走势如何?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我国粮食供应有充分保障,粮价总体保持平稳运行。专家认为,我国需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防范国际市场输入性影响,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粮食产量与进口量齐增

今年我国粮食呈现产量与进口量“齐增”的良好局面,粮食供应有充分保障。全年粮食有望增产,实现年初确定的1.3万亿斤以上的稳产增产目标;粮食进口量创纪录式增长,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1月份至10月份进口量为13795.6万吨,同比增加23%,全年进口量有望超过去年。“粮食大量进口对保障国内粮食稳定供应有积极意义。”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农村经济研究室主任涂圣伟说。

“粮食结构性短缺是粮食进口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钟钰说。今年生猪产能加快释放,饲料需求旺盛,大部分进口粮食用作饲料。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生猪出栏49193万头,同比增长35.9%;三季度末,生猪存栏43764万头,同比增长18.2%。此外是补充玉米库存。2020年我国玉米库存消费比50.8%,确保库存充足,能够有效稳定市场预期。

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之际,今年全球粮价持续攀升。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全球谷物价格指数平均为137.1点,达到2013年4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当前国内外粮食市场深度融合,价格联动性强,全球粮价上涨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不容忽视。”涂圣伟说。

我国不同粮食品种对外依赖程度不同,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从今年1月份至10月份粮食进口结构看,大豆进口7908万吨,占进口总量的57.32%;玉米高粱大麦进口4435万吨,占进口总量的32%;小麦稻米进口1198万吨,占进口总量的8.7%。大豆进口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谷物进口异军突起。大豆对进口依赖程度高,玉米、小麦实行进口配额管理,配额内进口关税较低,配额外进口关税较高,对国内市场形成有效保护。大麦、高粱不受关税保护,但是在粮食进口总量中占比较少,对国内市场影响微乎其微。

维护全球粮食贸易链稳定

今年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虽然遭受疫情严重冲击,但贸易量有增无减。

涂圣伟认为,在疫情引发的粮食安全恐慌之下,各国普遍增加储备规模,一些粮食进口国积极鼓励进口,促进了全球粮食贸易量增加。目前全球粮食库存持续增加,库存消费比稳定在30%以上,远高于17%至18%的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

“疫情导致全球粮食供需失衡,尽管今年全球粮食产量增加,但是需求量增加更多,供需关系呈现稳中趋紧的态势。”钟钰说。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2021/22年度全球谷物产量为27.93亿吨,比上一年度增加2100万吨左右;全球谷物需求量将达到28.12亿吨,比上一年度增加4900万吨。

作为负责任的粮食进口大国,我国始终坚持全方位开放政策,粮食进口规模保持稳定增长。

钟钰认为,这激发了美国、巴西等主要粮食出口国的生产能力,维护了全球粮食贸易链稳定。疫情暴发以来,我国未对粮食进出口实施限制,维护了全球贸易秩序。

今年虽有所增加,但全球粮食贸易量终究有限。钟钰认为,我国应更加有效利用国际市场,通过进口弥补调剂国内余缺,解决国内粮食结构性短缺问题,但也要充分考虑世界粮食供给能力,保持进口规模相对稳定,避免突然间大量进口影响粮食安全。为此,我国应每年向世界释放明确的进口信号或合理稳定的进口需求预期,让粮食出口国根据趋势提前扩大生产或增加出口供给,甚至激励粮食出口国加大粮食生产投资和技术创新。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国际粮食市场供给状况、价格走势,加强监测贸易风险、自然风险、要素供给风险,在国际价格低、供给宽裕时适度进口,切实提高进口效率。

掌握粮食进口的主动权

在疫情持续、国际经贸环境日益复杂的大环境下,我国粮食进口面临严峻挑战,牢牢掌握粮食进口的稳定性和主动权,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钟钰认为,掌握粮食进口的稳定性和主动权,首先要加快培育自己的跨国大粮商。粮食企业一方面要深化与大粮商的合作,确保粮食进口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多边协议框架,发展更多贸易伙伴,全面参与全球粮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建设、重构和管理,尽快跻身跨国粮商第一梯队。

同时,要积极开拓贸易渠道,着力实现粮食进口多元化,降低贸易集中度,抵御航班阻塞、出口限制等潜在贸易风险。面对未来粮食进口的常态化、趋势化,我国应在世贸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框架下推动粮食出口限制措施的规范化、透明化、程序化,促进完善出口限制措施。要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积极打造我国的全球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增强我国全球粮食贸易话语权和定价权,关键还是要立足国内,练好“内功”。涂圣伟认为,我国要坚持不懈抓好粮食生产,提升粮食储备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掌握进口的稳定性和主动权,抵御国际粮价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风险。

免责声明: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处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纪实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0)
FullFull
上一篇 2021年12月2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21年12月6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 整治营销短信泛滥需从严惩处违规者

    纪实网 6月17日讯 (北京青年报)随着“618”年中商业营销活动临近,部分电商平台违规发送营销短信扰民问题开始呈现上升态势,部分电商平台企业未充分核实注册用户意愿,“默认”用户同意,擅自发送“618”商业营销短信。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于2021年6月11日召开行政指导会,警示电商平台企业规范营销短信发送行为,强化行业自律。会上,相关企业郑重承诺将严…

    2021年6月17日
    00
  • 药品说明书也要“适老化”

    纪实网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发展,部分药品说明书存在字号过小的情况,对于广大患者,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在安全、合理用药方面存在一定不便。”近日,国家药监局在答复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276号提案时指出,将进一步研究规范药品说明书相关管理,持续提高药品说明书的可读性。 前些年,网上流传着这样一道初中物理题目:“药品说明书字太小,为…

    2021年8月31日
    00
  • 多国出现疫情反扑拖累经济复苏

    纪实网 7月22日讯 (经济参考报)受变异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肆虐影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出现较大范围反扑。为此,本周多国推出或酝酿封锁措施,在疫苗覆盖率缓慢推进过程中,经济复苏前景也面临挑战。 新一波疫情大范围反扑 路透社统计,欧洲成为全球首个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过5000万例的地区,德尔塔毒株感染病例激增导致欧洲的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屡创新高。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

    2021年7月22日
    00
  • 0利息0首付变美丽?广电总局出手!停播美容贷及类似广告

    广电总局要求停播美容贷及类似广告的消息登上了热搜。 9月2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停止播出“美容贷”及类似广告的通知。通知指出,近期发现,一些“美容贷”广告以低息甚至无息吸引青年,诱导超前消费、超高消费,涉嫌虚假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造成不良影响。为此,广电总局决定,自即日起,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平台一律停止播出“美容贷”及类似广告。 此…

    2021年9月28日
    00
  • 国庆假期居民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纪实网讯 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居民消费平稳增长,“互联网+消费”服务持续扩大,国庆假期全国批发零售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9%,较2019年增长25.4%。 传统消费旺季叠加长假效应,居民商品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节日期间,居民到商场等地购物热情较高,百货商场、便利店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9%和3.8…

    2021年10月9日
    00

联系我们

  1341959034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9137817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