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电影《长津湖》中北极熊团长倒在桌旁,伍千里拦着弟弟不让其开枪的一幕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他说:“有些枪可以开,有些枪可以不开。”
那一枪开也好,不开也罢,美国大兵都最终歪了脖子,倒在了血中。
结果是一样,但骨子里彰显的东西却不一样。
部分业内人士大呼过瘾,也有一些人急的跳脚。
这样的一枪该不该开?好不好开?要不要选择现在来开?
借壳挂靠的合作形式,由来已久
国内要谈挂靠和系统产业运作的鼻祖,大概可以追溯到十数年前的南京某公司,以及某些大咖企业家,可以说是他们创造了挂靠和系统产业化这些名词,并大胆地将其发挥到了极致。
值得品味的是,被点名的几家公司中,还有挂靠源头的如影随形。
这两个概念拉着一起提,是因为他们既有相反的思路,又有共同的特性,既在同一历史时期出现,又能同样代表那个时候直销行业发展的困境和机遇。
他们既是双胞胎,相互恩爱,又是相互撕扯,互相吸血的对头。
总结来说,挂靠是一种双向抉择。
首先看渠道商,他们成熟后,被宠坏,各方面优势逐渐明显,甚至比企业平台的某些方面更加完善,于是想自己单干。后来经过一段时间发现特种行业外事风险相对还是很高,还是得和企业合作才对路。
但是又不想被管得那么死,于是,财务,产品,各种利益都想自己把控,便慢慢出现了挂靠模式的雏形。如一个月该给多少钱,卖多少货,怎么分润,走哪里的报单系统等等。
挂靠的根源来自渠道商的自信和强大,也来自企业平台发展的需求和商业渴求。
一些企业刚开始选择挂靠模式,主要因为产品、资金、市场出现了问题,企业平台急需业务结果,甚至本身自己的原生市场解散脱离成一个新的自由渠道到处找新的平台。企业们也越来越被动,便可能选择此种合作方向。
当然,挂靠合作一定是谈出来的。谈不好就不挂靠,就算开始谈好了最后也能变卦和再议。
因此,挂靠运作本身就是变数和未知的合作,它和传统公司的品牌授权和代理商加盟还是有很大区别。
区别的本质在于欲望、手段、目标、和商业氛围。
多年以来直销行业的发展,脱离企业自主发展的渠道们越来越多。
他们虽谈不上越来越成熟,但需要的东西却越来越多,提出的条件也越来越大,也逐步给整个行业带来一波不小的压力。
这压力其实就是掌控力度的缺失,是企业对市场掌控力度的缺失,是行业对企业掌控力度的缺失,是监管对行业掌控力度的缺失。
整顿挂靠行为就是整顿规范直销行业市场的规范运营,是恢复凝聚力和平衡的必须攻略。
挂靠较抽象,焦点在于如何治
到底什么叫挂靠?根据相关的条例和文件解读(请自行查阅8号文件和相关条例)均给与挂靠以及类似商业行为框死了范围和定义,也给出了较大的处罚规定和标准。
但是依然,旁人站在外部想把经销商、直销员、代理形式、合作、产品渠道、公司线、领导人、系统这些名词都解释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而挂靠比上面这些概念更抽象、更容易打擦边球操作,也更难找全证据链和事实依据。
哪怕所有的资料和文件都收集齐全,也可能最终发现这个案例直击行业的本质和真实原点。抽丝剥茧的难度极其绝大,任务也极其繁琐。
实际上,部分公司的发展,多少都有点擦边球的意味,比如产品的合作,品牌合作。这里面可能还涉及电商、地域经营、新渠道的配套规定如何制定等问题。
挂靠合作多种多样,就好比病毒,每一个都可能是不同的种族。
举个例子,某拿牌公司近期重启新零售,为了筛选合适的渠道加盟商,先让一个大渠道先行运作市场,如果能成功点火,便收编并且对外宣布自己的新零售正式启动。
财务结算、报单系统、市场运作均由那个渠道在前期自己开展运营,连海报和会议都不能出现该公司名字,但是销售的产品却又是该公司的产品。
那么请问,启盘的这个关键时刻,该渠道开展的市场活动是违法的吗?
假设如果公司表达渠道已经正式收编,并且表示是自运营的市场,那么该渠道的商业活动就不违法了吗?
再深入点问,公司平台该如何收编该渠道?后台软件直接对接平移数据?财务移交给公司?显然渠道不一定会答应。
而且如果后台违法,那收编过来就等于公司自己也参与了违法行为。
那就可能导致强硬收编,比如渠道打散,规范新平台,新概念,新运作。但便可能会出现一些另类的维权事务—这种行为切实伤害了付出努力过的渠道商的利益。甚至直接导致公司的口碑进一步下滑,或者更多元化的恶劣后果。
挂靠和正常运作的边界可以确定,但实际寻找起来又充满变量,这就让很多既想挂靠又怕挂靠的企业和渠道商们找到了一个软弱的理由。
另外,由于每一个挂靠借壳合作都不一样,需要具体分析和区别对待。
比如有些公司从开始从事直销业,便没有以服务和产品为导向,只是想纯以商业模式吸引市场发展,最后导致市场崩溃,口碑损坏,然后又告诉自己无奈选择挂靠合作。这样的公司起点便出现了问题,就应严肃沟通,严格处罚,矫正企业的心理状态,避免他们的短期成功造成对整个行业的错误引导。
有的公司因为特殊历史缘故导致的类挂靠发展,可以约谈访问,给与一定处罚,规范市场运行,鼓励其良好的商业发展势头。
通过多年的观察,可以发现,挂靠最后的结果必定是双方均会造成损害,有的是因为平台方产品链不供应,导致合作方解散和转移;有的是双方合作完后,平台给渠道商们擦屁股,比如外事问题,导致赔偿。
好聚好散的案例少之又少。
除此之外,有些刚接触行业的基层代理商一直以为自己做的平台是靠谱的,最后发现公司也不认自己,自己原来加入的只是一个传销团伙,不但自己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
那么,这些老百姓的利益到底该谁来买单?他们会用一辈子就告诉周围的人:直销是骗人的。
有反面例子,肯定也是有正面的例子。
比如北京和苏州的两家拿牌公司,自始至终不选择挂靠合作,渠道商都是零散的加盟个体,或者为平台曾经的老加盟商们,用政策激励,让他们回流,重新启动以产品为导向的新零售市场。
他们没有选择抢跑式的挂靠行为,而愿意重新搭建规范市场。这样的案例,行业是越多越好,能够进一步正风正气,树立良好的商业氛围。
挂靠合作因其比较模糊的标准和概念给了某些人可乘之机,也变向掠夺了那些愿意从原点开始规范运营的拿牌公司的利益和机遇。
挂靠的渠道商既来源于行业本身,又应尊重行业本身,理解销售的本质,回归务实的快乐,放下虚荣的担子,从头做起。
挂靠的企业,哪怕压力再大,也应放轻业绩和市场,从战略开始慢慢长远布局,从产品品质开始探寻事业蒸腾的结果和方向。
打击挂靠,接下来直销产业怎么做?
挂靠合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放大了的经销商和企业之间的博弈,而如今,监管总局表明态度,从根本上尝试快速解决行业发展中一个顽疾,梳理行业新风,值得拍手称快。
那些良好的企业平台从本次监管力度中应受到极大的鼓舞,继续有序开展规范市场行为。
被点名的企业应积极响应,规整市场,合理协调市场架构,紧跟政策,重新规范市场运行。
在良好风气的熏陶下,职业经理人等高管,再也不用向网头靠拢和屈服,更应加大培养自己的职业才能;企业家不用老想着市场业绩目标,先把自己的服务和运营平台搭建好,让代理商安心、安全、安生;市场渠道商们也不用到处跳来跳去去,选一个真正喜欢的平台长远来做,来捂热自己的内心和思想;网头和部分机构们也不用天天想着构建团队,坐享其成,多思考下作为游说集团,如何去做好自己的服务,建立好行业正能量。
未来的直销必定是越来越顺的,特别是借助此番监管势头,整体规划那些较为模糊的市场渠道,想办法让他们不要到处跑了,定下心来,壮大自己的事业,积极维护升级自己的品牌,做好公共关系,媒体关系,数字化转型,从小而美开始,逐步重新构建自己的商业基地,维护整个行业的有序发展。
最后,相信,当行业中的很多条件逐步完善和升级后,法律法规的升级也会有机会到来。再迎来直销行业全新的明天。
这一枪开的好。
本文来源纪实网新撰组,仅为舆论,非新闻,仅为交流文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纪实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