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为何在青年群体中销售火热?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80后、90后群体工作、生活压力大,对养生格外注重的青年不在少数,“啤酒配鱼油”的“朋克养生”情况普遍存在。记者调查了解到,保健品在青年群体中销售火热,但其质量参差不齐,很多与糖果无异。专家建议严格保健品行业监管,加强健康知识科普,警惕年轻人“吃坏了自己”。

年轻人通过使用保健品预防疾病发生

“朋克养生”是年轻人对自己一边高强度工作、熬夜,一边花重金买保健品行为的戏称。多名消费者告诉记者,“朋克养生”已成当代青年群体的生活常态。记者整理各大电商平台和专业咨询机构的数据报告看到,保健品消费者年龄分布中85后、95后人群占比达55%,45岁以下的中青年占比超八成。

小张是一名90后摄影师,原本对保健品没兴趣的她不久前在逛展会时购买了某品牌鱼油和叶黄素护眼片,她告诉记者:“身边很多朋友都在用,销售人员说他自己也在吃护眼片,很有效,我常感觉眼睛干涩,买来试试呗。”

在海南刚参加工作3年的小李受脱发和失眠困扰,是多款保健品的忠实用户。“因为工作压力大,我每个月都要花一两千元买护肝、防脱发产品还有褪黑素,不少直播间多少人抢着买,说明功效应该不错吧。”

除了“打工人”,不少在校学生也是保健品的用户。在河北师范大学读研的小任说,自己本来对保健品将信将疑,但看到身边很多朋友都在购买,不少大牌明星也在带货,自己也就慢慢“入圈”了。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河北师范大学辅导员李凯旋等人认为,当代青年热衷购买保健品,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因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大,越来越多年轻人出现健康问题,身体呈现亚健康状态,他们希望通过使用保健品来预防疾病发生。

随着互联网和电商行业飞速发展,保健品购买渠道增多,市场吸引力增强。一些网红主播和明星“带火”保健品市场,如在社交与经验分享平台小红书上,有超过12万篇与“功能食品”相关的笔记。

部分产品包装新颖,口味零食化,极能抓住“朋克养生”年轻人的眼球。如某网红品牌主推餐前阻断咀嚼糖果、胶原蛋白肽维C夹心软糖、生姜男士提振软糖等产品,这些产品包装与宣传概念新颖,和传统意义上的“保健品”不同,潮流色彩浓厚。

保健品市场良莠不齐盲目服用存隐患

在青年群体市场的带动下,保健品市场迎来井喷。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近五年来一直保持稳步增长。2019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达2227亿元,同比增长18.5%,预计2021年有望达3307亿元。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已有299.8万家经营范围包含“保健食品”的企业。2020年,全国范围内保健食品相关企业新增注册73.2万家,年度注册增速接近40%。

但记者调研发现,行业井喷之下,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保健品”概念不清,部分“保健品”实为食品。哈尔滨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营销人员孙世伟表示,业内一些销售人员会刻意模糊“保健品”这一概念,只介绍所谓的产品功效,故意将普通食品当保健品销售,消费者难以分辨真假。如不少所谓的助眠软糖、维生素软糖产品执行的都是GB1739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糖果》,但相关产品都在宣传其具有助眠、补充维生素等保健功效,存在误导消费者之嫌。

部分保健品效果存疑,涉嫌虚假宣传。“夸大产品效果在行业内部是普遍现象。”采访过程中,孙世伟坦言,一般销售人员会片面强调产品功效,并扩大范围,力争说得越全越好。例如某款护肝片产品,其基本功效是加强肝脏排毒功能,却在宣传时加上了清除体内毒素、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缓解胀气等作用。

一些消费者盲目服用保健品易产生依赖,加重身体和经济负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胡琴表示,保健品虽不等同于药物,但盲目服用也可能有“适得其反”的效果,一些保健品还鼓励消费者长期服用。曾有消费者通过海外代购买来缓解便秘的日本保健品,包装上只有日文,有人一天服用10粒。产生抗药性后还自行服用更多剂量来缓解症状,不仅加重肝脏代谢负担,也加重了年轻人的经济负担。多位医生表示,普通的便秘通过正规治疗一般都能取得良好效果。

不少年轻消费者已经意识到自己被保健品“收割”。打开某品牌助眠软糖电商详情页,有消费者向已购买者提问“真的有用吗”,不少回复表示“妥妥的智商税”“就是个糖果”。

加强保健品监管引导年轻人理性养生

针对保健品行业出现的种种问题,业内专家建议一方面要加强法律硬约束,在销售环节按照相关规定严格区分保健品与普通食品,同时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普通食品不得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相关规定,严厉打击模糊宣传,夸大宣传的行为。

另一方面,要硬化相关平台责任。相关平台是销售行为的主要责任方之一,而相关平台长期默许模糊宣传等行为,建议严格对平台的监管,督促其规范相关品牌的销售行为。

此外,应加大健康知识科普力度,引导年轻人理性养生。胡琴等医学专家建议,通过体检报告解读等方式,加强对年轻人的专业指导,让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明确自己是否需要保健品、如何服用保健品。还可通过权威医学公众号、医院相关平台等渠道加大健康保健知识的社会宣传力度,对冲相关资本的故意引导与宣传,并鼓励年轻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纪实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0)
FullFull
上一篇 2021年9月16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21年9月18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 公司联合起草的《外来中药标准制定指南》(T/CI028—2023)正式实施

    日前,公司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等机构联合起草的团体标准T/CI028—2023《外来中药标准制定指南》,经国家标准委全国标准信息平台批准发布,正式颁布实施。 《外来中药标准制定指南》 是针对外来草药食材建立的、用中医药理论指导总结药物功效和赋予中药药性的规范与方法,既能指导外来草药食材在中国“安家落户”,又为中国中医药行业走向国际、开展更为广泛的国际合作与应用提…

    2023年5月24日
    00
  • 江苏加大查处保健食品行业违法违规行为

    江苏省市场监管局近日联合省委宣传部、省公安厅等七部门,部署开展为期两年的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 此次活动重点整治的违法违规行为主要包括:未取得产品注册证书或备案凭证、未经许可生产经营保健食品的行为;不按照批准内容组织生产、擅自改变生产工艺、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药物)等违法行为;通过传销、违规直销等方式营销保健食品的行为;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和宣传材料…

    2020年7月6日
    00
  • 湖北大健康产业规模今年有望突破万亿元

    近日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政府副省长、秘书长蔚盛斌表示,湖北把大健康产业作为重点打造的万亿级支柱产业之一,持续推进康养结合、医养结合,大力发展高端医疗装备、生物制药、现代康养等产业,去年大健康产业规模达到8810亿元,今年有望突破万亿元。

    2024年5月8日
    00
  • 香薰、眼罩、助眠保健品……失眠的3亿中国人撑起了多大的“睡眠市场”

    8月20日,一则“睡眠软件凌晨录到不明声音”的微博热搜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近几年,各类睡眠监测、辅助软件纷纷在各大应用商店上线。乳胶枕、助眠喷雾、香薰灯、褪黑素、睡眠软糖等产品五花八门,“一边熬夜一边买褪黑素”不只是网络段子也是事实。数据显示,超过3亿中国人存在睡眠障碍。庞大的失眠群体拉动了助眠类产品的消费,睡眠经济真的是一门好生意吗? 3亿多中国人饱受失眠困…

    2021年8月26日
    00
  • 中国保健品市场处在发展中阶段 预计2025年达到2600亿

    7月14日,雀巢旗下奶粉品牌“怡养”在北京发布了两款新品,怡养氨糖钙奶粉及怡养益生菌蛋白粉,分别主打“增加骨密度”和“增强免疫力”。两款产品均获得了蓝帽子(即通过中国保健食品注册)标识,成为目前雀巢在中国市场上唯二的两款“蓝帽子产品”。 虽然同样以中老年群体为目标受众,但上述两款新品的售价明显高于雀巢怡养的普通中老年奶粉。 在雀巢天猫旗舰店里,800克规格的…

    2021年7月20日
    00

联系我们

  1341959034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9137817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