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网讯 “养生”一词出自《庄子·养生主》。本义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行为与活动。
现代“养生”则泛指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的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身心并重,形神兼顾,多法并用,多学科参与是其特征;个体健康身心和群体之间良好人际关系是其内容。
养生是一门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体系,任何单一学科都难以实现养生目的,完成养生使命,可谓是诸多学科的集大成者。面对庞大的养生知识体系,不要说普通的养生爱好者,就是专业的养生研究者与实践者也难免有“望洋兴叹”之虞。养生方法多种多样,但宗旨与目的则一,都以“延长人类健康快乐的美好生活”为根本,可谓“一致百虑,殊途同归”。
“和治友德”养生理论赋予传统养生以全新的内容,提出了全新的践行方法,并且以全新的表达方法加以普及推广,使高深的养生理论与实践方法自成体系。内部结构的紧密相连,保持了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各部分实践方法的相对独立,又体现了大道至简,学以致用的实用性。其中所涵盖的内容,是道德伦理的核心,综合治理的关键,仁爱友善的前提,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基于此,我们将“德治友和”作为养生的“四大支柱”。
养生四大支柱
德 友 治 和
【厚德】:人类在现实社会中要想实现家庭事业的基业长青和生命的“长生久视”,通过“修德”,进而达到“厚德”是第一要务。因为“惟大德者必得其寿”,只有“勤行修道德,可获极长生”。这也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具体体现。
【友爱】: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个体的存在都以其他个体的存在为基础,互助友爱,心存仁爱之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从这个意义来说,“仁者寿”的根本是拥有“仁爱”之心。
【共治】:道德修养的完善提升,需要具体的方法支撑,以“共治”加以补充。言谈举止等身体行为,能反映出人的道德修养,而“治身之术即治心之法”,身心并重,共同治理,才能实现身心一致,表里如一。
【和谐】:“和”是健康的根本,“和谐”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也是修身养性追求的终极目标。“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是天人之和:“气血冲和,万病不生”是人体之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人际关系之和。“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是对“和”的高度概括,也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的集中体现。
养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多学科的参与,更需要每个人的努力践行。通过养生提高全民族的道德与身体素质,建设健康中国,同样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那么我们如何遵循“德、友、治、和”的四大养生支柱的指导,科学养生,健康幸福一生?敬请您关注、阅读《养生理论应用枢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纪实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