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网 8月5日讯 昨天赶巧,遇上几位咨询近期直销业界情况的朋友:一位是直销业界人士,想了解其他企业的模式创新究竟有没有好的样板参考;一位是监管人士,说他们其实也想为大家服好务,想看看大家的发展情况,了解一下企业的诉求;还有一位是旅游服务商,他们马上开年中会议,要看看直销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对会奖旅游服务的需求变化趋势。
这刚好体现了直销相关的三种生态:从业者、监管者和服务者。他们都知道这两年直销企业不好过,但对大家具体失意到什么程度还是没有全面的了解。
01直销现状
我们《知识经济》杂志在今年上半年组成几支队伍,走遍南北东中的直销企业密集区域,对整个行业的发展现状也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一圈走下来,对照2018年的业绩,企业业绩跌一半算还好,跌三分之二属于正常,跌至一成的也不少;当然,也有部分能够基本稳定乃至增长的,但屈指可数。而直销市场是一种通过人际社交实现发展的模式,一旦发展陷于停滞就会让市场受到伤筋动骨般的伤害,因此市场的真正损伤可能比表面业绩还要严重。在这一切的背后,则是成百上千万人失去固定的工作,流失向充满更多不确定性和危机的地方。
也有一些事让我们深深感动:业绩下滑严重的安然公司为了不让工厂员工失业,让他们暂时去酒店轮换上岗;业绩惨淡的太阳神,坚持不撤分公司。相反,去年业绩还算坚挺的美资跨国巨头康宝莱,却在资本的无情指挥下进行了大量的裁员行动。
我们在走访中也观察到一些积极信息:其一,大部分企业和老板对直销的路子还是持坚定态度,毕竟传统更不好做,创业也鲜见成功者;其二,大部分企业无论业绩怎么样,但都在上半年动了起来,不管是以会议还是旅游的形式;其三,部分企业从今年四五月份开始出现了触底反弹的迹象,来企业考察的人数开始增加,市场团队也摸索出一些有效套路,似乎开始回暖;其四,部分市场陷入停滞状态的企业重新聘用了新职业经理人,准备从头再来。
02小媳妇的尴尬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监管部门主动探索服务行业的方向还是让人心生暖意。
确实,相对于颁发出直销牌照的商务部门而言,直销企业往往更愿意将负责直销监管的市场监管部门当“娘家人”,毕竟他们这个群体才是真正直接与直销企业打交道的部门,也最懂直销企业和直销人。在我自己参加过的各种大会小会上,市场监管部门还是透露出对直销行业的了解和理解——千万不要以为监管部门不懂直销,毕竟现在考个公务员比考双一流大学还要难,里面精英荟萃;直销看起来很神秘,实则简单透明。
遗憾的是,一旦有个风吹草动,这些“娘家人”又马上变成了“婆家人”,专业挑刺:疫情来了,先让直销人不要聚集;有什么重要活动庆典,也最先提醒直销企业不要开会,仿佛聚在一起就会出事;政府有什么新的政策法规出台,监管部门首先想到这些条目是不是和直销企业有关,立即要求配合。事实上,直销企业已经变成了委屈的“小媳妇”,无论家里发生了什么事都成了第一嫌疑人,首先被关注、审查,并要求整改。
现在很多基层政府的办事机构都改成了“政务服务中心”,以提升服务意识,但大部分直销行业显然很难享受到这种温暖。正如上面所说,监管部门不是不懂直销,而是直销早被看透了,各级监管部门在自己的位置上,屁股决定脑袋,就着手中的责任和权力,各取所需,从而造成不同级别、不同地方的监管呈现巨大差别。有些地方确实对企业精准服务到位,权益维护有加;有些地方却成为行业“天坑”,坊间唯恐避之而不及。
监管人员主动提出想帮助和服务直销企业突破困境,但前提是不能违反大原则。意思是说,在《直销监管条例》和《禁止传销条例》没有修改之前,要去触碰和突破多层次、团队计酬还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们对监管部门的善意期待还是要保持清醒。我以为,当务之急,监管部门能做的就是摆脱唯监管论,提高服务意识,不要凡事都让直销企业首当其冲,帮助企业首先摆脱“小媳妇”窘当然,大家还希望基层监管部门能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避免经营性执法,在这里也只能权当呼吁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纪实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