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网 6月17日讯 (新华网)以岭药业作为现代中医药企业,多年来积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推动中医药文化、理论走向全球。近日,以岭药业常务副总经理张蕴龄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让中医药瑰宝惠及世界,是每一个中医药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接下来,以岭药业将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助力打响中医药这张国际名片,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
以岭药业常务副总经理张蕴龄
新华网:为了在全球更好地推动络病理论,以岭药业在传播中医药文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张蕴龄:一是打造中医药文化国际交流平台。在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等组织的支持下,连续十七年召开国际络病学大会,吸引国外专家学者出席,与中国专家一道共同探讨、共享络病理论研究带来的成果,并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对广大海外人士传播中医药文化。此外,以岭药业还在越南、加拿大、马来西亚、泰国、韩国、俄罗斯等国家不定期举行络病高峰论坛、络病学术交流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开展络病学国际学术交流,积极推动世界各国就中医络病学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的合作与发展。
二是加强中医理论宣传推广。以岭药业致力于中医络病理论的国际传播。近年来,《络病学》英文版在海外发行,新加坡中医学院等国外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了《络病学》课程,络病学研究成为海内外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络病理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2020年12月,《络病学》还获批成为美国中医师和针灸师继续教育认证学分课程。此外,络病学会相继在加拿大、欧洲、越南成立,形成了弘扬中医药文化、培育中医药人才的系统体系。
三是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岭医药研究院相继与英国卡迪夫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哈佛大学医学心脏研究中心、杜克大学等多家国际医学科研机构对通心络、参松养心、芪苈强心、连花清瘟、养正消积胶囊和津力达颗粒等通络药物开展进一步合作研究,取得大量研究成果。
四是在海外推广中医药科研成果。迄今为止,在络病理论原创指导下研发的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连花清瘟胶囊、津力达颗粒、养正消积胶囊等通络中药已在循证医学的道路上前行了十多个年头,取得了一系列的循证证据。系列研究成果使通络中药多次登上海外高影响因子权威学术期刊,也使通络中药进入多个国内外权威医疗指南/共识。如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运教授领衔开展的应用通心络胶囊干预颈动脉斑块的循证医学研究成果,于2019年3月14日在国际顶级科学期刊《自然》子刊《科学报告》上在线发表;芪苈强心胶囊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心血管领域顶尖期刊——《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广州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厦门大学药学院、海军军医大学等科研院所的院士、专家团队分别开展了中药连花清瘟防治新冠肺炎的研究,其成果相继在国际权威期刊杂志发表,证明了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显著疗效,为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传播创造了有力条件。
五是积极推动、参与中医药文化海外宣传。自企业成立以来,面向海外数万名中医师开展了中医药文化培训。在新冠肺炎暴发以来,就参与了数十场面向国外专业人士的中医药交流、培训活动。接下来,以岭药业将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助力打响中医药这张国际名片,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力量。
新华网:中医药文化走出去对于中医药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张蕴龄:中医药文化走出去对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至关重要。中医药文化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海外民众,使其逐步建立对中医药的认知与肯定。目前,连花清瘟已在20多个国家或地区获得注册批文。在推动中药产品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文化的重要性,由于文化差异,中医药产品在东南亚等地接受程度就比较高,而在欧美等国家推广难度相对较大。
新华网:在全球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中,以岭药业有哪些难点需要突破?
张蕴龄:中医药国际化任重道远。以岭药业的国际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难点需要突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注册法规的问题。各国没有完善的中药注册法规,均是以化药注册为模板。两者理论基础不同,中药无法按照化药要求提供资料,造成有些国家不得不按照保健品注册,而非药品;甚至有些国家不能注册。
二是各国对中药认知不同。很多国内广泛应用的中草药成分,在国外不被认可。而要打破这个认知和限制,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
三是中医药市场基础薄弱。各国或地区,中医药市场基础薄弱,包括缺乏传统药物中医药基础教育、缺乏中医药专业医生和药师等。即使在接受程度较高的国家,中医药也多被视为替代疗法和补充疗法。
新华网:为了推动中医药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您有哪些建议?
张蕴龄:一是推进中医药的循证医学研究。以国际公认的方法,科学诠释中药的疗效和作用规律,用世界公认的语言和标准把中医药的优势呈现出来,让海外专业人士及民众消除刻板印象,增进对中医药的了解。
二是丰富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形式。搭建多语种中医药文化相关的宣传平台,利用新媒体、社交媒体等形式,用海外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中医药知识和健康知识的传播,积极引导推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医药文化传播精品。
三是培养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人才。一方面,要培养从业人员谙熟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知识与文化;另一方面,要培养从业人员的国际视野、国际理念和国际意识,为中医药文化宣传与推广提供人才支持。
四是丰富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主体。鼓励引导跨国中医药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实现由产品营销向文化营销转变,把中医药文化内融于企业文化,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通过文化营销达到与当地消费者相互间的沟通和互融,促进各国民众对中医药理论文化和保健服务作用的了解与认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纪实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