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蛋白软糖等网红食品受追捧 功能性食品多数未认证?

胶原蛋白软糖、含12种维生素饼干、叶黄素果冻、加班熬夜常备护肝软糖……千亿市场规模的功能性食品悄然占领市场。多数这类“网红食品”被商家标注为功能性食品,并不是经过批准备案、被严格监管的有“蓝帽子”标识的保健品。既不是药,又不是保健品,消费者买的功能性食品真的有标榜的各种功效吗?是不是交智商税?

 

#01

“排毒养颜”“断糖控脂”

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网红食品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近五年来一直保持稳步增长。2019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达2227亿元,同比增长18.5%,预计2021年有望达到3307亿元。

CBNData发布的《2020年轻人线上保健品消费态度洞察报告》显示,天猫年轻人保健品运动场景的消费人数与消费规模近三年逐年提升,2020年消费规模超过15亿元。购买4-6种以及6种以上保健品种类的年轻人增长最为明显。

 

1623076974388176.png

 

市场标称功能性食品的商品,贴上各种“排毒养颜”“断糖控脂”“抗糖拒氧”“助眠美肌”等标签后,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网红食品。

早上醒来先吃一粒蔓越莓胶囊,吃早饭时牛奶加一袋燕麦膳食纤维,中午随餐服下两片白芸豆压片糖果,下午看电脑时间长了吃一个叶黄素果冻,晚睡还要再吃氨基丁酸胶原蛋白软糖……“每个月都得花两三千在这类保健品上,养颜美白、减脂、助眠、增强免疫力这些标签特别吸引我,我愿意花钱买健康。”北京白领孟女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互联网行业,由于担心工作强度大影响健康,她特别注意保养。浏览小红书、淘宝直播等平台最关心的是关于健康的话题,她购买功能性食品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

很多年轻消费者更容易被商品的代言人影响,愿意尝试直播带货主播推荐的商品,并十分在乎买的究竟是普通食品还是保健品。孟女士说,“我觉得长期吃,肯定有用。不知道是否与心理作用有关,最近吃了‘助眠美肌’的几种食品我感觉睡得比以前安稳了。免疫力也比之前好,感冒次数变少了。”

热衷购买含12种维生素饼干、叶黄素果冻的年轻人王同学,由于学习压力大,常常感到疲劳,喝咖啡、奶茶只能抵抗一阵困意,随之而来的是更加疲劳。她和周边的准备考研的同学会购买一些含维生素饼干等零食,看电脑写作业时间长了还要吃叶黄素果冻缓解视疲劳。

 

#02

网店客服回复表示

“不是保健品是食品”

 

在市面上,受年轻人热捧的功能性食品品牌繁多。

记者在某网购平台上看到,包括BearKoKo氨基丁酸胶原蛋白软糖、BUFFX叶黄素酯蓝莓护眼软糖、Wonder Lab白芸豆膳食纤维,Minayo多维太阳花VC维生素B族软糖等商品均标注“0蔗糖0脂”。

 

111.png

 

这些产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BearKoKo氨基丁酸胶原蛋白软糖配方成分显示:麦芽糖醇液、异麦芽酮糖醇、赤藓糖醇、水解胶原蛋白、Y-氨基丁酸、卡拉胶。BUFFX晚安蓝软糖的产品说明网页上,写明核心成分为Y-氨基丁酸,食品级原料GABA、含VC、0蔗糖添加。但同时店家网页上“温馨提示”,Y-氨基丁酸软糖食用量≤500mg/天,异麦芽酮糖醇食用量≤100g/天。

记者咨询两家网店客服,BearKoKo明确回复:“不是保健品,是食品”。BUFFX客服则一直未予回应。

值得关注的是,既然说明这款软糖是食品,为何要建议每日食用限量?这些功能性食品的功效究竟如何?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在我国功能性食品不属于药品或保健品的监管范围,无需备案,也不需要做医学上的双盲实验证明功效,这些功能性食品是否能达到宣传的功效,无从知晓。添加维生素等物质宣传功能,有逃避监管,打擦边球的嫌疑。

 

#03

监管备案不存在

“功能性食品”分类

 

据市场监管部门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只存在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的划分,没有功能性食品的概念。保健功能目录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调整发布。

其中,《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对保健食品之外的其他食品,不得声称具有保健功能。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保健食品备案产品剂型及技术要求(2021年版)》中,已经将粉剂、凝胶糖果纳入保健食品备案剂型,但施行时间为2021年6月1日。

这意味着,目前市场中多数以功能性食品为“卖点”的商品,并未获得权威认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纪实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0)
FullFull
上一篇 2021年6月4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21年6月8日

相关推荐

  • 宣传益生菌可防治新冠病毒,养乐多被罚45万

    据信用中国网站消息,近日,养乐多关联公司上海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被罚款45万元。 处罚事由为:当事人在我国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尚未结束之前,宣传“益生菌在新冠病毒防治中有重要作用”等,极易使消费者误解。当事人的宣传行为有利于提高养乐多乳酸菌的销量,获取竞争优势,排除或者妨碍其他品种益生菌饮品的竞争。 天眼查APP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养乐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全资…

    2021年9月6日
    00
  • “万物皆可玻尿酸”背后:有产品成本不到4元,暴利堪比茅台

    “美美的喝水,喝水美美的”。 3月22日,上市公司华熙生物在某网络平台举办一场直播,发布旗下品牌为“水肌泉”的玻尿酸饮用水,“喝水美美的”正是这场发布会中的一句广告词。 “美丽消费”已成潮流的当下,玻尿酸、烟酰胺等相关概念性产品层出不穷。而眼下,一大波玻尿酸食品也来了。 2021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表示,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审评机构组织专家对透…

    2021年3月26日
    00
  • NMN被排查:多个电商平台商家改广告语 仍有卖家涉虚假宣传

     距离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排查违法经营“不老药”的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NMN销售市场现状已经有所改变。   2月8日,贝壳财经记者发现,在天猫国际、京东国际平台上销售的部分NMN产品的介绍上,已经没有贴上“长寿药”、“不老药”、“抗衰老”等标签。   此前的1月1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下发的一封《关于排查违法经营“不老药”的函》显示:在我国境内,NM…

    2021年2月18日
    00
  • 化妆品行业为何频陷“虚假宣传”漩涡

    国内外化妆品企业为何总在“无功效依据或夸大功效”上栽跟头?据悉,今年雅诗兰黛、欧莱雅、汉高、科蒂、宝洁等外资化妆品品牌先后因功效宣传问题被罚款;国产化妆品品牌林清轩也因产品功能描述不准确被处罚。有业内人士表示,化妆品行业一直是虚假宣传的“重灾区”,不痛不痒的处罚或难改变整体局面。 外资品牌频频“吃罚单” 近日,宝洁又因无法为外包装上的“去除99%细菌”功效提…

    2021年8月27日
    00
  • 网红补税潮即将到来?| 雪梨被罚超6500万,两名90后网络主播雪莉和林珊珊偷逃税被处罚

    纪实网讯 11月22日,据新华社报道,记者22日从浙江省杭州市税务部门了解到,网络主播朱宸慧(微博ID:雪梨Cherie)、林珊珊(微博ID:林珊珊_Sunny)因偷逃税款,将被依法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分别计6555.31万元和2767.25万元。 该局有关负责人就案件查处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1.为什么杭州市税务部门要对朱宸慧、林珊珊二人进行检查?…

    2021年11月22日
    00

联系我们

  1341959034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9137817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