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315曝光的保健品企业后来都怎样了?

EJXm-hufnxfn1344296.jpg

  315曝光的企业大多被查处,但是保健品销售乱象并没有消失。

  从《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到《三岁心肌损害女童与最大直销公司无限极》,种种不规范虚假夸大宣传,让保健品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2019年1月8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100天的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

  其实对于保健品乱象的整治一直都在进行,近几年的3·15晚会上,保健品都是报道重点,那些被3·15曝光的保健品企业后来都怎样了,保健品销售乱象有没有得到遏制?

  3·15晚会上的保健品乱象

  2018年“3·15”晚会中,央视曝光了一些不法分子冒充医院实习生,打着为老人免费体检的名义伪造体检结果,推销包治百病的神药。而执法人员检查发现这些神药事实上只是山东某企业生产的一款保健食品,每盒售价80到90元,但是无良公司用保健食品会销,坑害老年人,价格高出市场价格十倍销售。最终涉案的八名犯罪嫌疑人以诈骗罪被判3到7年有期徒刑。

  2017年3·15晚会中同样曝光了一批保健品企业。根据央视曝光,陕西白河县的一个会议现场,安徽润九生物技术公司将一款名为蜂胶胶囊的保健品,一次向80名老年人销售23万元产品。公司一名讲师现场宣称,服用此药,“糖尿病的人,两个半月血糖正常,百分之百正常。”

  这些每盒对外售价3980元的蜂胶胶囊,进货价只有65元,利润高达60倍。现场邀请的来自于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的重量级专家,几年前不过是在辽宁丹东卖保健品的一个店主。

  此外还有安徽润九生物技术公司将一款名为蜂胶胶囊的保健品,一次向80名老年人销售23万元产品。湖北国创伟业生物技术公司将一款银杏软胶囊的保健食品,一次向50多名老年人销售14万元产品。武汉乐百龄生物科技公司将一款名为甘舒堂乐粉的食品,一次向40多名老年人销售5万多元产品。

  被曝光的保健品企业,都迅速得到查处。即便公司还在存续阶段,产品也无法进行销售。

  界面新闻根据天眼查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官网查询,曝光中提到的产品名称都找不到批文,提到的企业中,湖北国创伟业生物技术公已经注销;安徽润九仍然在存续阶段,不过显示了清算的风险。

  相似的骗术

  除了315曝光的公司,搜索新闻,把保健品当药品大肆宣传治病疗效,甚至导致病人延误病情的案例比比皆是。其中老年人更是重灾区。

  中国保健协会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超过65%的老年人使用过保健品,有近66%的老年人因公司推销、广告宣传而购买保健品。

  参考媒体曝光的各类案例,这些不规范的保健品销售都有着相似的骗术。

  通常来说,这类保健品销售先是以赠送免费礼物比如鸡蛋,手链等为诱饵,获得老人联系方式,邀请老人去听健康讲座,通过闲聊的方式对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和家庭情况进行摸底,锁定有购买欲望和能力的老人。

  在产品宣传中,经常用老人不懂的“高科技概念”做幌子,大肆夸大保健品功效,甚至说这些保健品可替代药品,诱使老年人以高价购买只具有普通保健作用的保健品。

  很多情况下,听完讲座之后老人会觉得自己“全身都是病”,为了让老人相信,还会用权威机构和专家来站台。比如打着各种保健协会、健康协会的旗号进行产品宣传,而事实上,这些机构或者根本不存在,或者根本不知道有这种产品。而请来的所谓“专家、教授” 也大多都是假冒的。

  在交流过程中,业务员们会利用老人无子女陪伴在身边,渴望子女关爱的心理,大打亲情牌,有些老人在推销人员的亲情攻势下,就算产品并不可信,也不好拒绝对方的热情,最终还是购买了产品。

  屡禁不止

  尽管被频频曝光,以老年人为主要目标的保健品销售形式却从来没有消失过。

  其实,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早就警告消费者:千万警惕国产保健品中存在的“专家义诊”、“权威证明”、“免费试用”、“宣传疗效”等等违法营销的惯用伎俩。

  2018年9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防范保健食品功能声称虚假宣传的消费提示》。对保健食品的定义明确为: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可以调节机体的某些功能,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

  为什么保健品销售会瞄准老人、病人,会议销售也屡禁不止?

  首先是高额利润的驱动。比如,按照315曝光的数据显示,每盒对外售价3980元的蜂胶胶囊,进货价只有65元,利润高达60倍;每盒对外售价为798元的“银杏软胶囊”,进货价为135元;每盒对外售价898元的“甘舒堂乐粉”,进货价为150元。

  再者,保健品的宣传口号的确迎合了部分消费者心理。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空巢或独居老人增多,老年人往往信息不对称、认知能力弱,再加上身体机能下降,多少因为各种老年病而备受煎熬,一种宣称能够治疗百病的神药往往有莫大吸引力。对于一些目前尚无解决方案的疾病患者,神药也往往成为最后的“救命稻草”。

  此外,这些“包治百病”的虚假宣传,多是通过业务员口头承诺交流,难留证据,比如一些热线电话购买的产品,通常以邮寄方式送达,没有销售凭证,没有发货地址和联系电话,即便老人意识到上当,卖家也会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消费者没有证据,维权困难,而卖家往往可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卷土重来。

  应对保健品乱象,监管层面需要更严格,消费者自身也需要更加警惕。

来源:界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纪实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0)
FullFull
上一篇 2019年3月14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19年3月16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曝光10件医美典型案例

    10月25日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10件 医美市场虚假宣传、仿冒混淆等 不正当竞争案件 涉及编造虚假 医生资历、医疗机构资质荣誉 炒作鼓吹“容貌焦虑” 通过“刷单炒信”、直播等方式 虚假宣传医美产品功效、服务疗效 01 虚假宣传 医生资历、医疗机构资质荣誉案 医美行业的违法问题,可以概括为“三非”,即非法的医美机构、非法的医美医生、非法的医美产品。据不完全统计,…

    2021年10月26日
    00
  • “保健品”变“毒药”?警方破获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

    为谋取利益售卖含有毒有害成分的成人性保健食品给他人食用三年的时间涉案金额达20余万元 …… 6月26日,随着第三名犯罪嫌疑人李某盛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荆门市公安局漳河新区分局对外宣布成功破获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2023年1月,荆门漳河警方在配合荆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联合检查时,发现情趣用品店经营者吴某秀销售的成人性保健食品含…

    2023年6月30日
    00
  • 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十大典型案例公布

    近期,商务部、农业农村部、公安部等六部门筛选出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十大典型案例,涉及食品假冒、侵权“山寨”、“三无”、劣质、超过保质期等违法违规情形。为警示违法犯罪分子,提升消费者防范意识,推动加大农村食品市场监管执法力度,十大典型案例已向社会公布。 截至2019年2月底,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近167万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各类市场198万余个,查处案件1.…

    2019年3月15日
    00
  • “万物皆可玻尿酸”背后:有产品成本不到4元,暴利堪比茅台

    “美美的喝水,喝水美美的”。 3月22日,上市公司华熙生物在某网络平台举办一场直播,发布旗下品牌为“水肌泉”的玻尿酸饮用水,“喝水美美的”正是这场发布会中的一句广告词。 “美丽消费”已成潮流的当下,玻尿酸、烟酰胺等相关概念性产品层出不穷。而眼下,一大波玻尿酸食品也来了。 2021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表示,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审评机构组织专家对透…

    2021年3月26日
    00
  • 深圳有关部门约谈8家涉嫌从事虚拟货币企业

    区块律动 BlockBeats 消息,根据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召开虚拟货币非法活动专项整治会议的通知》文件显示,深圳市目前要求各区整治办对辖内涉嫌从事虚拟货币非法活动的企业进行初步摸排核查,目前发现了 8 家企业涉嫌从事虚拟货币非法活动。据文件显示,有关部门已经在 18 日上午联合约谈了包括币看、星主页、行云币、UPBTC 等在内的八家企业。…

    2019年12月23日
    00

联系我们

  1341959034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49137817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